「移情者」是什麼?


圖:2018年11月,當時 15歲的瑞典少女 Greta Thunberg 獨自在斯德哥爾摩國會大樓外罷課,
抗議瑞典政府在氣候變遷議題上缺乏承擔,自此開創了全球一場由兒童發起的氣候運動。

「移情者」一詞來自英文 empath 的翻譯,描述的正正是一個十分能夠感受到其他人情緒,也因此同理心 (empathy) 很強的人。儘管總覺得這個詞彙不中聽的,但我嘗試在網上尋找不同的翻譯,唯一找到的另外一個是「共情者」,但仍是怪怪的,因此還是把它稱作移情者吧。

同理心和同情心

在解釋什麼是「移情者」以及它和高敏人士之間的關係前,我們先再詳細了解一下同理心 (sympathy) 與同情心的區別。同情心是一種由同情者站在較高的地位,以帶有優越感的角度看待被同情者的心態,也就是說它並非一種真正和受同情者產生連結起來的情感;儘管同情者可能會施一些恩惠希望幫助受同情者,但因為缺乏同理心,受同情者往住會拒絕之,並說出「我不需要你施捨」或類似的話。與之相對的,同理心是能夠站在被同理者的角度,以不批判的心態去感受並表達出他/她的情緒,即所謂的「感同身受」。網上有一段很精妙地區別此兩者的短片,可以點擊這裡參考。

話說回來,那到底「移情者」又是什麼一回事?簡而言之,「移情者」就是一種同理心特強的人,他們能夠強烈感受得到他人情緒的波動並受其影響;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是一個嬰兒看到其他嬰兒因為不舒服哭,然後也跟著一起哭——即使他/她自己本身並沒有感到不舒服。關於我們的大腦如何能產生這樣的機制,最新的磁力共掁研究將源頭指向一種所謂的「鏡像腦細胞 (mirror neuron)」:它們在主體看見其他人的動作或情緒時會產生反應,而該反應就如主體本身經歷該動作或情緒一樣。鏡像腦細胞可說是近二十多年來神經心理學最振奮人心的發現;它不但可能解開人類同理心起源之謎,還可能是窺探各種心理變異,如自閉症或心理變態的關鍵鑰匙,筆者將來會另行撰文講述這題目。

移情者與高敏人士

如果大家之前看過本網誌的其他文章,或讀過其他地方關於高敏人士的描述,都知道高敏人士的其中一個特徵是「情緒反應強烈 (Emotional reactivity)」。這些情緒反應包括自己本身受到的,也包括觀察其他人或動物而感受到的。也就是說,高敏人士都具有一定程度移情者的特質。當然,所有人都有一定程度的同理心,但被稱為「移情者」的人情緒反應異常強烈,無論是正面還是負面的,他們都會像海綿一樣吸收他人的情緒,並將這些情感視為自己的感覺一樣:看到感動的場面會容易掉淚,看到世上不公平的事時也會加倍悲傷——因為他們的鏡像腦細胞異常活躍。

移情者的其他特徵包括*——

  • 直覺能力強、有創意
  • 情緒容易混亂或波動
  • 敏感度很高、性格溫柔
  • 抗拒暴力或衝突場面
  • 特別關懷弱勢社群
  • 容易感到焦慮或抑鬱
  • 容易有消化或其他慢性疾病

不難看出,其實移情者與高敏人士有著高度相似的地方;然而不可能所有高敏人士皆為移情者——畢竟根據不同研究的定義,「移情者」在總人口中只佔 5 - 10% 左右。另外,有些學者又認為部分移情者不屬於高敏人士,所以有關的爭論目前似乎還未有定案。筆者認為,這些分野很大程度取決於介定「移情者」的標準有多嚴謹,而這套標準就現時來說,似乎比高敏性格鬆散。

因著他們的性格,移情者傾向發展的事業會是社會工作、醫療、作家、心理輔導、教育等範疇,當中的理由不言而喻。我深信,在氣候變化的社會運動範疇裡,有著非常高比例的移情者——真正推動著瑞典少女 Greta Thunberg 全身投入氣候變化社會運動的,與其說是她自己所指出的阿氏保加症,不如說是歸因於她極強的移情性格。

最後要說,就如高敏性格一樣,移情者是正直、直覺性強和富同情心的人,是天生的心靈治療師;但他們的感性也使他們容易出現焦慮,抑鬱和其他的身心疾病,也容易被其他人利用或為了取悅他人而忽略自己的感受。因此,移情者必須學會設定界限,不要過度幫助別人、吸收過多的負面資訊或看太多的新聞(大都不是好事)。他們必須理解到,世上各式各樣的苦難不可能、也不需要由他/她一個人來承擔,每個人都只是世上的一點燭光,只能極其有限短暫地照耀著人間,祇要盡了其力所及的本份就好了,其餘的事,留給冥冥中的主宰吧!

* 參考網站 asisiam.wordpress.com/2018/09/11/empath/

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