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xic masculinity 的咀咒
根據高感性格奠基者 Dr. Elaine Aaron 的研究,全世界有大約20%的人口為高度敏感人士,而當中男女的比例相若——這帶出了一個問題。

圖片來源:Shutterstock
如果 Dr. Aaron 的數據正確,那麼在所有人口當中,就有大約 10% 為高度敏感型男士。然而在我們的社會裡,高度敏感性格的特徵,如容易感動、富同理心、討厭暴力等,都被視為女性化的特點;我們小時候常常聽到長輩說的「男兒流血不流淚」、「男子當自強」等就是最佳例子。於是乎,很多高度敏感的男孩自小不是把這種特質隱藏起來,便是因為展現出這些「女性化的特質」而受到欺凌,從而影響其心理的健康發展。而這情況在西方更著重表達個人意見、強調敢言的文化裡尤甚。
記得小時候,有些親戚會嘲弄我,我往往就會表現得很傷心,哭得很厲害;然而長輩並沒有為我討公道,反而說我作為男孩子,不應該這麼容易「脆弱」,好像是我不對一樣。這種不單沒有人幫我討回公道,還被認為是自己不對的委屈,到現在還是會隱隱作痛。雖然那些事情不算很嚴重,我也不知怎的,就是對別人的批評特別在意。現在回想起來,就是高度敏感作崇了。
後來到了英國寄宿學校讀書,那段時間簡直就像活在地獄一樣。男生的寄宿學校,本來就會存在著一定程度的欺凌,然而在我的宿舍同一級裡剛好有一兩個惡霸,所以情況就變得很糟。雖然未至於被毒打,但肢體攻擊、種族歧視、言語諷刺等倒是家常便飯;而即使我不算特別矮,但在那些如此龐大的「鬼仔」面前,我仍然是不夠膽和他們硬碰的。就這樣過了兩年,我由本來雄心壯志打算考進牛津,變成恐懼在當地生活,感到孤單、無助、抑鬱,並有意無意間錯過了牛津的面試,放棄了在當地升學的機會。
很多年後又到了澳洲墨爾本讀碩士,那裡又遇到比英國更嚴重的暴力。每當星期六晚上,市中心都會有人醉酒鬧事;即使是在有錄影鏡頭的火車上,也有邊緣少年圍毆亞洲留學生;每隔不久,新聞都會報導有人命喪街頭、巴士及計程車司機無辜被毆等,還未算電單車黨之間那種崇尚「病態雄性價值觀 (toxic masculinity)」的械鬥。筆者本身亦曾多次在街頭被人無故辱罵,基本上遇到連群結黨的青年都會避之則吉。
當然,男女都會受到這些事困擾,但由於在我們文化的價值觀裡,在出現衝突時理應由男性保護女性,故女性相對可以展現出恐懼;相反男性若表現出這些情緒,往往會被人覺得軟弱,甚至以 sissy 或 pussy 來形容,那就是高敏男士額外承受到的壓力。事實上,不是每個男人都是斯巴達戰士,正如不是每個女人都是賢妻良母一樣。正因如此,希望隨著社會慢慢了解高度敏感的概念,將來會對高敏男士予以平反,讓他們不用背負這個沉重的十字架。
最後,這個視頻的主持分享了一些自己作為高度敏感男士的感受,並指出高敏男仕有三種看待自己的方法:否定其高敏性格、以雙重身份生活、以及坦然接受自己從而活出真我,很值得高敏男仕思考。我曾經是第一種,後來是第二種,現在努力向第三種方式邁進。
我們都必須記著,人人本來就生而不同,大自然讓五分之一的人口成為高敏人士,並且男女相當,一定有它的道理。我們不用盲目的相信強勢的 alpha male 才是唯一成功、有魅力的男人——畢竟 Johnny Depp 和 Keanu Reeves 就算不是高敏男士,應該也屬於溫柔一族吧!
參考資料:
1. https://youmemindbody.com/mental-health/HSP-Highly-Sensitive-Men
留言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