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情下,一個高敏者的告白
今天要寫的,是一篇懺悔錄。
自2020年代伊始,全世界都被籠罩在一片新冠病毒的陰霾之中。除了感染病毒本身帶來的直接醫療問題,相應的社交隔離措施對工作和生活上都有鉅大的影響。即使事件距今已經超過兩年,全世界很多地方亦已經逐漸解封隔離措施,決定與病毒共存,但在筆者身處的香港,人們依然被要求戴上口罩外出和限制聚會人數。再者,最近疫情反彈,隨時面對重新收緊社交措施,很多人都覺得是個大痛苦。
我知道這樣說很政治不正確,但我發現:心底裡其實我挺享受疫情嚴峻時期街上的寛敞和平靜,希望這樣的環境可以延續下去。
節日的咀咒
在了解到「高度敏感」這概念以前,我也不清楚知道自己為何如此。我只知道,由小到大我都十分討厭到人潮熙來攘往、喧嘩吵鬧、廣告燈箱閃過不停的地方——而這地方的同義詞就是「旺角」。同樣道理,其實所有人多的地方,諸如擠迫的商場、車水馬龍的食肆、或有很多人聚集的活動如狂歡派對、除夕倒數、年宵花市、遊行集會等等,都會令我感到渾身不舒暢。換言之,所有理應感到普天同慶,「開心熱鬧」的節日,對我來說反而是壓力來源。由於邏輯上必然是大部分人都喜歡、或至少能忍接受這種氛圍 (不然就不會有那麼多人!),這又讓我覺得自己有問題;這種說不出所以然的感覺,變相成為第二種壓力。而這一切,直至我了解到高度敏感這概念以後,總算豁毅然明白了。
過度刺激的抗拒
高度敏感性格的人其中一大特徵是「容易受到過度刺激(可參看前文!)」,而鬧市中熙來攘往的人潮與嘈吵的環境,絶對是一個非常大的刺激。也因此我總是有意無意避開星期六去旺角、繁忙時間坐港鐵或假日去商場購物。我一直覺得自己不愛逛街,但其實我真正不喜歡的,是過度擠迫、嘈吵及太多商品的地方;反而每當遇上滂沱大雨,街上杳無人煙的時候,我就會有外出的意慾;與其說上班辛苦,其實上下班時港鐵車廂裡人潮帶來的壓力,對我來說比上班本身有過之而無不及;我喜歡聽音樂,但不太喜歡去音樂會;我喜歡看足球比賽,但又並非特別嚮往親歷其境看賽事。我不介意在安靜的辦公室工作,但要在繁忙喧鬧的店舖當售貨員或侍應,我則會望而卻步;當大家都在期待星期六、日的假期時,我嚮往的反而平日早上的恬靜......原來這一切,都歸因於我的高敏性格。
也正因如此,為什麼當疫情嚴峻、社交隔離措施雷厲風行時,我反而享受外出。車廂內寛敞的空間、安靜的街道、不用左閃右避的商場......一切都突然變得那麼舒服,那麽怡人。那個世界,彷彿是為高敏者而設,才是我想要的。
那就是為什麼這是一篇懺悔錄。
留言
發佈留言